close

          

#3572 同名同姓,不見得長一個樣「我們三重市跟台北市的物價指數不同,為何我的店要賣的跟台北市一樣貴?」這是某大美髮連鎖店的三重店長在課堂上發問的好問題;我要是他們老闆,我就要去重新考慮這個答案,理論上是應該統一價格,但是實務上不公平,因為確實在三重市上班的薪資就是比台北市人會少一點點。【你玩你的,人家正玩別的】 我最喜歡的「派克雞排」遍佈全省,每一個地方的售價都是一致的,像這種「全省統一」連鎖店很多,對於二三級城市的加盟店真的不公平,可是總部會說「那是你家的事,不高興就不要來加盟。」這也沒錯!只有在業績下降的時候,大部分加盟店要退出的時候,他們才會「認錯」啦! 果然有個例子來了,「星巴克咖啡」在這波金融風暴中業績明顯下降,這家全球連鎖店的英國 區營運總監決定,在英國開設「不掛星巴克招牌」的無招牌分店,同時捨棄星巴克千篇一律的裝潢和米、綠招牌色調,以吸引「新顧客」上門。 目前星巴克的分店都採取統一的色調和家具,這種策略讓星巴克打造出全球知名的品牌形象。很可笑的是全球各區域氣候不同,當星巴克全球正在推出促銷口號「迎接夏日」時,很多競爭對手早已在賣熱滾滾的咖啡「過暖冬」。【跑在前面不見得是對的】 我以前輔導很多連鎖店時,都遭遇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台灣省南北溫度明顯不同,人民收入也不同,大家都知道,但問題是從哪一個「分界點」開始劃分? 我在新加坡開過婚紗店而住過四年,由於馬來西亞的物價比新加坡低好多,那時候很多新加坡的平民都專程越界去馬來西亞的大賣場買家用品,所以馬國靠近新加坡的那些城市都滿繁榮的,不過,新加坡的經濟也沒因此被打垮呀!這就是「市場區隔」的問題,台北市要賣的商品如果不拉高層次,人家就不用到台北市來消費了。 連鎖店在各區域銷售的商品應該看各地區的物價指數而推出不同等級的商品,這時候也才不會被「比價」,因此真正的關鍵在「不同的商品」,而不是在「統一價格」。 以前星巴克生意很好的時候,他們怎會思考自己的「不對」?現在他們因為生意下滑,就開始檢討了,人都是這樣,驕傲的兔子哪會看得起烏龜?賺錢中的企業哪會尊敬我們這種兩袖清風的顧問?【在台灣玩玩小車還可以】 在大陸,這種問題特別明顯重要,因為光是一個省的面積就比台灣大好幾倍,當然有好幾個不同氣候的城市以及民族風格,營銷上自然有不同的考量,包括商品品質分級、價格帶、促銷手法、通路方式,連贈品都不同,因此很多台灣人去到大陸都說「市場太大了,生意很難做」,其實真的不容易做,因為每個區域得用一個方式處理,這不等於是好幾個台灣省的工作?可會累死你喔! 在大陸想要搞連鎖店,真的比台灣難上加難,那不僅要大量銀子也要無比能耐,尤其是面對不同的城市時,需「調整」不同的營銷政策,簡直就不是你想得出來的「複雜」。 所以,在台灣小小搞可以,若想到大陸搞連鎖,或是想到大陸發展,自己千萬別盲從,也別跟著人家抄襲,那不是你小孩子能夠玩的「大車」。 http://tw.myblog.yahoo.com/wu919-919/article?mid=16624&prev=16625&next=16615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士瑋 的頭像
    賴士瑋

    港鐵怪人

    賴士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